ResSkip vs ResBlock

你的問題分成兩部分:

  1. ResSkipResBlock 是否相同?
  2. self.down(x) 之前 vs 之後 呼叫 self.res_skip() 的差異,以及對字型風格轉換任務的建議呼叫時間點。

🧩 1. ResSkip vs ResBlock 是否相同?

這兩者結構與設計目標不同,以下是比較:

特性ResSkip常見 ResBlock(假設標準殘差塊)
結構Depthwise Conv → Pointwise Conv → InstanceNorm → SiLU → Skip AddConv → Norm → ReLU → Conv → Norm → Add
風格比較像 MobileNetV1 的瓶頸風格,輕量化、計算效率高經典 ResNet-style 兩層全通道卷積
跳接方式Conv1x1 對齊通道或 Identity一樣可能有 Conv1x1 但結構更重
用途更偏向特徵融合與通道壓縮更偏向特徵表徵學習

📌 結論:ResSkip 是一個 輕量化的殘差模組,雖然具備 residual 路徑,但並不等同於 ResBlock
→ 若你有自己定義的 ResBlock,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替換。


🌀 2. self.res_skip() 呼叫時間點分析(在 self.down(x) 之前 vs 之後)

💡 你現在的實作是:

encoded = self.down(x)
if self.res_skip:
    decoded = self.res_skip(decoded)

🔍 兩個位置的差異

時機點位置作用範圍意義
之後(目前做法)decoded = self.res_skip(decoded)作用在 Decoder 的輸出更偏向於輸出風格的微調或風格殘差補充
⚠️ 之前(替代做法)x = self.res_skip(x) → 再 encoded = self.down(x)作用在 Encoder 輸入前改變編碼器的輸入特徵,影響整個編碼學習

👨‍🏫 適用於 Noto Sans → Zen Maru Gothic 任務的建議

這兩種字型的筆劃、佈局與比例差異有限,轉換任務可視為細節與風格微調導向,不是結構性大變。

因此:

  • 放在 Decoder 輸出之後使用 ResSkip 更合適
    → 它作為一個輕量模組能幫助「細節修正」、「局部風格調整」
    → 有點像「最後加一點潤色」的作用。
  • 放在 Encoder 前或中段,則風格資訊還未注入(via FiLM or Transformer)就先進行殘差修正,可能會提前破壞原字形結構。

✅ 結論建議

比較項建議
ResSkip vs ResBlockResSkip 為輕量殘差模組,並非等價,可依任務選用
呼叫位置建議保留目前設計,在 decoded 後呼叫 self.res_skip()
原因適合 Noto Sans → Zen Maru Gothic 這類輕風格差異任務,調整後期細節更合理

如果你希望更進一步調整風格學習力道,也可以考慮以下調整:

  • 加入 ResSkipgamma 學習參數做風格強度控制。
  • 在 Transformer block 或 FiLM 後加入 ResSkip 作為增強。

要我幫你試一版融合 Transformer + ResSkip + 控制參數的 block 嗎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